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当代政党研究平台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从中华民族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深度,探索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深度,探索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就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的,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并认真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真正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的特殊作用,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之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是什么?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有赶超美国的冲动,也给人要复兴到汉唐盛世的错觉……直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给中国梦的世界表达提供了方向。正如中华民族概念圆了中华文明道统一样,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诠释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外交辞令,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鲜明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球视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迅速发展起来的中国和世界如何相处的相处之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是在中国与世界命运共同体基础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后,国内外都存在不少误解,典型的误解是中国要复兴天下主义。其实,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非复兴天下体系,而是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天下体系”倡导“天下无外”、“化成天下”毕竟是文明的差序结构,今天的全球化体系是主权国家平等的互联互通结构。
另一个误解是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共产主义的乌托邦。作为共产党人,我们从不讳言我们的崇高理想和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共产主义,但是,我们今天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用共产主义去取代资本主义,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历史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和合与共、共享未来。笔者近著《时代之问,中国之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出,“马克思描绘的自由人联合体是超越工业经济时代人的异化而设想的概念。今天,工业经济依然存在,数字经济正在全面崛起。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描绘了数字经济时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催生的思维理念。”“在迈向数字文明时代的进程中,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乃至‘人工智能(AI)+’大行其道,如同架起了一座可以畅通于任何行业的桥梁,组织边界、地域边界、技术边界、行业边界日益模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跨界融合共同体。”也就是说,方兴未艾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正在证明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是“自由人联合体”的预见和设想。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今天的“合”,就是超越国家的狭隘与国际差异,树立人类整体意识。在2017年的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从360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到150多年前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从70多年前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到60多年前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关系演变积累了一系列公认的原则。这些原则应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这表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了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传统,并在21世纪使之升华,既包容了西方的现代性,又超越之,着眼于全球性、整体观。
世界之问:“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
上一篇: 国务院督查组分赴1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实地督查
下一篇: 【理响中国】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