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科技创新取得突破,促进资源开发向综合利用、循环发展转变,察尔汗盐湖已经形成钾盐、钠盐、镁盐、锂盐、氯碱5个产业集群。”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这是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光伏产业园内一处塔式光热发电项目(2021年3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今年6月25日至7月29日,青海连续5周在全省范围内实现清洁能源供电,至此,已连续6年在全省范围实施全清洁能源供电,时长从最初7天拓展到今年的35天。
青海凭借水电、光伏、风电发展优势,开启了一条低碳循环的产业生态化之路。2016年至今,国家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增新能源装机1040.66万千瓦,其中,光伏装机增长了2倍多。目前,这个公司2751.21万千瓦的发电总装机中,清洁能源占比超九成。
以生态优势推动生态旅游发展,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澜沧江流经杂多县昂赛乡,孕育出一方野生动物的天堂,雪豹、金钱豹、猞猁、白唇鹿、岩羊等“高原精灵”惬意栖息,仅监测到雪豹个体已达84只。2019年,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体验特许经营试点在当地启动。从事旅游接待服务的牧民云塔说:“三江源的旅游体验是独一无二的。”
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镇新海村,牧民彭毛卓玛在给自家羊群喂饲料(2017年11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以生态塑造旅游品质,以旅游彰显生态价值。2012年至2021年,青海全年接待游客从1500余万人次增长到近4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123亿余元增长到349.9亿元。
结合生态优势和资源,青海立足特色种植、养殖业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截至目前,全省认证绿色有机食品和地理标识产品925个、绿色有机草场超9000万亩,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的牦牛藏羊超过400万头(只);培育农牧业龙头企业540家,各类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和种养大户逾3万家。
让民族地区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要坚守人民情怀,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位于海东市乐都区的七里店安置小区是青海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集中了12个乡镇104个村的7000余名村民。今年上半年,面对疫情影响,当地政府部门采取加大技能培训、岗位精准对接等措施,帮助这个安置区转移劳动力1.7万人次。
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幸福家园,智后茂村牧民旦却卓玛的儿子罗藏智华在家中玩耍(2018年6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青海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涉民生各项事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10年来,青海不断探索和拓展生态保护与农牧民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生态惠民托起农牧民群众增收基本盘:多轮草原补助奖励政策年均补助资金近20亿元,惠及80多万名农牧民;各类生态保护公益岗位超过14万个,每年为农牧民增收约10亿元。
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曲麻莱管理处生态管护员文校,每个月要进山巡护一周左右。他说,端上生态碗、吃上生态饭,一年有2万多元收入。
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提沙索忠老人在幸福敬老院内(2021年3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为了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0年来,青海在产业、就业、易地扶贫搬迁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民生保障水平迈向新高度:累计投入66亿元,全面完成4.8万户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累计完成民生投资近170亿元,实施社会事业项目4591个;农村环境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垃圾治理率达到91.7%,改造农村户厕23.46万座。
“原来是旧土砖房,现在新房宽敞,水电暖俱全,交通方便。”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村民官却乎加不胜感慨。
2021年,青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45元,相比2012年翻了一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5594元增长至2021年的13604元。
上一篇: “只要一声令下,我们一定不辱使命!”
下一篇: 数说新时代|力争实现最好结果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