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30日讯 在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非遗的自发性传承面临困难增多,现有传承人队伍高龄化现象突出,传承断层现象愈发严重,单纯口传心授的师徒传承或家族传承已经不能适应现有年轻群体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不能适应现在的家庭人口结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就是着眼于完善传承链条、提高传承能力、增强传承后劲的一个新举措。在3月30日召开的文化部2016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文化部非遗司巡视员马盛德介绍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的相关情况。 他表示,研培计划帮助传承人群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提高中国传统工艺的设计、制作及衍生品开发水平,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促进传统工艺振兴。
文化部非遗司巡视员 马盛德
一是研培计划的意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专门强调了“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的传承。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建立科学有效的非遗传承机制,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文件精神,贯彻《非遗法》,履行《公约》的重要措施。马盛德说,研培计划就是着眼于完善传承链条、提高传承能力、增强传承后劲的一个新举措。文化部以非遗中覆盖面最广、最能带动就业的传统工艺类项目为切入点,委托高校等相关单位组织研修、研习和培训。
二是研培计划特点。与以往面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或非遗保护工作者的培训不同,研培计划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提出“传承人群”的概念。在传承队伍中,不仅有被认定的各级代表性传承人,也有尚未被认定为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人,还有非遗领域大量普通从业者。提出传承人群的概念,就是希望让传承成为人群的传承,而不仅是单个传承人的传承;希望更多的普通从业者能够逐渐成为优秀的传承人;希望通过大规模的培训,为新一代的代表性传承人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2.充分发挥高校的优势。高校,尤其是综合性高校,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良好的人文环境,在人才培养、信息传播和知识创新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高校开展培训有利于提高传承人群的文化艺术素养,开拓传承人群的眼界。
3.采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培计划分为研修、研习和普及培训三个层次。研修针对具有较高技艺水平的传承人或资深从业者,如省、市级的代表性传承人或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徒弟;研习旨在解决作品创作、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主要组织中青年传承人参与;普及培训是全面提高传承人群的文化素养、学习和领悟能力的基础性培训,主要面向非遗项目面广量大的普通从业者,招收学员强调“定项目、整建制、成氛围”。
三是研培计划课程设置。马盛德介绍,课程设置和培训内容是研培计划的关键部分,研究制定了课程模板,强调设立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传承人讲坛,邀请代表性传承人讲传承,传授技艺,进行交流互动;二是非遗典型案例解析,加深对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认识;三是与时尚设计理念的结合,增强走进现代生活的意识;四是考察观摩交流活动,开拓眼界、开阔视野;五是学习成果的展览、展示。
四是研培计划最新进展。马盛德表示,2015年11月在试点成功基础上,文化部联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通知》,正式在全国范围实施研培计划。经过对推荐院校的严格遴选和实地考察,文化部会同教育部优先选择了专业实力较强、非遗保护工作基础较好的57所高校作为2016年研培计划首批参与高校。在指导学校按计划开展普及培训和研修的同时,文化部着力推动符合条件的文创企业、设计企业和高校开展研习工作。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6年03月30日 12:50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篇: 文化部明确传统工艺工作站设立目标和原则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