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齐国的韶乐,是一种大型宫廷乐舞,源于上古时期舜帝的韶乐,在周代逐渐完善。《尚书·益稷》中有关于舜帝演奏韶乐的记载:“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德让。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该段描述的是舜的乐官夔在庙堂祭祀过程中,为舜演奏韶乐的场景。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那时候的宫廷乐舞互动性非常强,一开场,夔便说道:“敲打起玉磬,打起搏拊,弹起琴瑟,唱起歌来吧。”此时在场的国君认为自己祖先的英灵已经降临了,并且王室成员和宾客都已经就位,四方部落氏族的助祭者们,则以德相互礼让。明堂之下吹起了管乐,敲起了小鼓。这时为了演奏乐曲而敲起柷(zhù)来,结束演奏时则敲起敔(yǔ)来。这期间则用大小笙和大钟相互交替着演奏。在场的人们都扮演成鸟兽跳起舞来,韶乐变换着演奏了九曲之后,凤凰成双成对飞来,仪容整洁、庄重恭敬。而乐舞的总指挥夔也不由得意地说道:“我轻重有致地击打石磬,发为乐歌,使扮演成各种兽类的舞队都能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各位官吏长者也合着乐曲一同跳起来吧!”如此恢弘的场面,难怪孔子闻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
仔细观察这块孔子闻韶处碑,还能从中读出一个满含担当精神的故事。石碑的右侧,刻有两行小字:“村名韶院,以宣圣(即孔子)曾闻韶于此也。旧有碑记,迄今磨灭。父老恐古迹湮没,盛事无传,故重为立石,以示不朽云。”
落款则是“宣统三年岁次重光大渊献桃月上瀚穀旦合庄仝立”。
这两行小字说的是,韶院村就是孔子闻韶乐的地方,原本有一块石碑为证,但是随着日久年深,碑文渐渐看不清了,为了让后人铭记本村的这份光荣历史,全村父老在宣统三年(1911)三月的一个吉日,共同将这块碑重新竖立于此。
稷下学宫见证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最为璀璨的一段时期。在中国文明史上,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彼时的齐国,也是各种学术思想交流和碰撞的重要场所。这与田齐桓公(即田午,不是春秋时期五霸的齐桓公)有密切关系:他在国都临淄的稷门附近设置了一座学宫,因而得名为稷下学宫。
田午是通过篡权上位的,公元前375年他杀死了自己的哥哥田剡后,先立田剡的儿子田喜为君,但旋即将其弑杀,自立为君。田午即位后力图改变齐国多次对诸侯战争失利的局面,他整顿吏治,并创设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
继任田齐桓公的君王是历史上著名的齐威王,即位之初,他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后在大臣的劝谏下,整顿吏治,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典故,说的正是他的故事。在他的主持下,稷下学宫得到进一步发展,齐国的国力也日渐走上巅峰。一直到齐国灭亡,稷下学宫存在了一百五十多年。
稷下学宫兼有学术、教育功能,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办学术机构。学宫内云集了海内外各学派的学者们,他们在这里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和持不同意见者进行辩论。人们熟知的儒家学派的孟子、荀子,法家学派的创始人物申不害,阴阳家学派代表人物、五行学说的创始人邹衍等都曾在此学习和从事研究工作。荀子还曾经三次担任学宫的祭酒(相当于校长)。
在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可以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这里一时成为思想交锋的重要场所。北宋司马光的《稷下赋》这样写:“于是齐王沛然来游,欣然自喜,谓稷下之富,尽海内之美,慨乎有自得之志矣。”
当时的稷下学宫在学术上鼓励各家独树一帜,推陈出新,在管理上更是秩序井然。著名的《弟子职》便是这里学生所应该遵从的守则。这一份守则,大到学生的学习准则,小到每天的作息要求、衣着,甚至是就餐时的餐桌礼仪等,都有规定。如给师长献上饭菜,做弟子的要挽起衣袖洗漱之后,跪坐着献上饭菜。饭菜在餐桌上的摆放规则,要先上蔬菜羹汤,其中羹与肉要间隔排列,肉还要放在酱的前方,饭则最后上,两侧放置漱口用的酒和浆。上菜完毕后弟子要拱手侍立一旁,待到师长用餐完毕后,一边撤下餐具,一边给师长送来漱口用的漱器。
这座在历史有着重要作用的稷下学宫,其位置历来也有不同说法,这座学宫在稷门附近,这个没有异议,但关于“稷门”的位置有不同的见解。经过山东省文物部门近五年的考古发掘,稷下学宫遗址被基本认定为齐都镇小徐村西齐国故城小城西门外的建筑基址群。(杨征)
上一篇: 沈约的文学主张与齐梁诗风新变
下一篇: 古代儿童的游戏世界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