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李耕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空间的示能
空间除了对人类行为进行规训之外,空间现状还会对人的行为进行引导,人们的行为并不单纯来自社会文化的塑造,也源自对空间的适应、对空间特征的利用。换句话说,空间不但在规范性上塑造人,也在因势利导的意义上调教人,用示意性的、非强制性的方式来引起主体能量的调动与发挥效用,此即所谓空间的“示能”。
在庄寨里,紧凑居住作为最为突出的空间状况,不仅仅有配套的行为规范,还会催生相应的社会反应。例如,邻里亲眷发生纠纷时,因居住密集,共享过道、厨房等各类功能空间,争执很容易被听见,自然会有兄长或有威望的人来调解。人们对彼此生活的介入程度因为这种密集居住变得非常之高。又如,各家厨房挨在一起,厨房处在日常视野范围内,强化了邻里亲友之间彼此关照、守望相助的关系。老人回忆说,“谁家煮饭吃差的,要悄悄的,而谁家做好吃的都会分享。”“人们眼看别人家没米就会赠与对方。”这种行为垂范除了宗族亲缘关系的影响之外,也受空间排布的催动。如果不是厨房集中,谁家吃什么,谁能看的到呢?
除了社会行为,人们对庄寨本身的空间使用行为,也在空间提供的条件许可下才会发生。例如还是回到庄寨基本的物理特征即房间稠密,这种示能导致的结果是,在59年、60年人民公社大食堂时期,很多庄寨成为天然的“大食堂”。例如在“爱荆庄”庄寨,据老人称当时有300人从周围重新搬入。当大密度的房屋在,人们自然会把公社大食堂的“共爨”带回到这种可以实现共同伙食的居住空间中来。宗族伙居和集体伙居都共享着同一个锅里吃饭的集体凝聚要义,只不过从血缘单位变换为地缘政治单位。当个体命运要被再次编织进牢固的人群集合时,不管是集体化,还是再到几十年后的遗产热,庄寨总会再次复活。此外,在历史维度上,每当有群众集会活动,庄寨都自然而然的成为第一选择。
大食堂的案例也说明,空间的示能对人直接施加力量,突出反应在功能性对人类行为的定向诱导。例如厅堂因为开敞的空间和中心性的位置,一直保持着功能的恒定,从古到今都在发挥公共仪式和议事地点的功能。这种功能性,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庄寨自身没有被彻底拆除,因为厅堂不但是公产,也是红白喜事的操办之地。一个厅堂一般一年只能举办一次婚礼。“理由是整座住宅当中只有厅才具有住宅坐址带来的风水力量和祖宗的庇佑,相当于最聚气的核心,每年头一次在大厅里举办婚礼的那对新人,才能够得到这份庇佑以及建筑带来的风水,然而如果再在同一个大厅里举办婚礼的话,祖宗和风水的庇佑都被前一对新人‘得去了’,不够‘吉利’。”风水是中国文化背景设定下的示能在字面层次上最唾手可及的例子。当厅堂出现在人们面前,人们自然知道怎么去利用这个祖先遗留的仪式空间,甚至要去争取空间“示意”的“势”与“能”。
风水的例子还说明,示能也不限于物理的功能性,还涉及到空间的等级和场所的象征意义。传统社会的士绅、地主、富裕的农民家都会有象征着重视文教和社会地位的书房或书斋,庄寨亦不例外。庄寨往往设置有书斋楼作为让子弟上私塾的场所。书斋楼一方面是公共空间,同时也享有较高的地位。建国前,高级客人在书斋楼被招待。例如爱荆庄的书斋楼在1957-1958年曾作为爱荆庄初级社,后来做卫生所。一位因为医术高明而在当地颇受爱戴的外地医生,被安排在书斋楼工作居住。这个外地医生之所以医术高明也正因为他本身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当地是少有的高级知识分子,所以和书斋楼在文教意义上的社会象征相符。
空间与人的互动也发生在细微之处。某庄寨正厅前面的石头阶梯两边有堵头的条石,被打磨的很光滑。老人说这石头的质地之所以变得光滑,“是因为这是我们的滑梯啊”。经年累月,条石作为滑梯,被小孩子的身体打摩得光亮。这里的示能,即阶梯两头条石斜面的形制,诱发了小孩子滑行的动作,继而在行为的影响下,环境改变了自身的外形,条石变得光滑。示能不仅仅被视觉捕获,即不仅仅在物理外形上向人们发出讯息,也可以通过人体其他官能,例如嗅觉、听觉、触觉等等,进入主体世界。例如建成环境里最常见的一个指标就是局部微观气候。南方湿热的环境下,大门口有过堂风,那里优越的局部小气候,使得人们喜欢在此地乘凉聚集。但因为处在内外交接的公共区域,就成为家族里男人们,而非女性,在一起聊天、吹拉弹唱的地点。任何一个类似的环境,但凡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必定会引起人群的聚集。这也是为什么乡村建设中,都注重公共空间的营造。背后的逻辑是通过空间来增进社群交往,加强社会向心力。
空间的示能不仅仅是空间物质本身的邀请,往往还源自自然与物质的交接面。在现代化带来的便利之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庄寨零部件的利用而生发出来的生活智慧,是超出今人想象的,例如利用阳光照射建筑物角度来计时:
问:过去家里很少有点钟,三餐煮饭怎么知道什么时间阿?
答:过去歞婆(老妪的谦称)看日头咯,日头(光)照在走廊第一个台阶,差不多是将近11点,就可以煮午饭了。
用空间和日照来计时的案例,说明空间是丈量节奏的工具,是时间的刻度,一日例行的轨迹,在细节中我们建立起来空间和时间的联系。如果把空间仅仅作为制度文化的载体,是无法发现上述生活细节的。我们对空间的感知,远远超出了布景或场景这么单一的维度。空间是开展日常生活的重要角色要素。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俗学网
【本文责编:龚颖】
上一篇: [王庆]土家族舍巴日仪式的田野民俗志——以古丈田家洞为中心
下一篇: [郑苏文]广东化州“跳花棚”性质再认识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