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亚洲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一、神奇的神话形象
构成《还愿》的主要内容是36个神及其神话。这些神是:婆王(又叫万岁娘娘、三尊圣母)、三界公爷、太师六官(莫六)、地主灵娘(又叫灵娘、灵婆、五娘)、土司蒙官、覃三九(九官)、上元、中元、下元(合称三元)、三光、社王、瑶王、欧官、家仙、雷王、雷兵、土地(杜弟)、三娘、灶王、花林仙官、张天、三合、六丁、城皇、六公、仙乔、托生、洪周、普天、梁胡(良吾)、花家、莫一大王、鲁仙、卢盗、猿人等。里面谈到而不上场的还有杜丹、莫二相公、韩仲定、黄莲、张平等神话传说人物以及有关盘古、龙女与汉鹏、梁鸿与孟光、梁祝、董永的爱情故事。还有鸡、鸭、马、花等动物故事和物产传说。这些神话传说故事与其说是构成《还愿》的主要内容,为《还愿》演出服务,倒不如说是借《还愿》作舞台,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神话传播,因为它们与以韩仲定还愿故事作主线串联全剧的内容毫不沾边,长达13场连续演出达48个小时的《还愿》,可说是毛南古代系列剧。许多故事情节是牵强附会拉上去的,与宗教仪式、祭祀活动本身毫不相干。正因为如此,它的内容繁杂,包罗万象,比较完整地把毛南族原始文化保存下来,具有较高文化思想及文学艺术的研究价值。
神话同别的艺术一样,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它是产生于一定社会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是一种作为观念形态的艺术。原始神话和原始宗教共源于同一意识形态统一体,民间神话故事常被师公们拿去改编,披上民间宗教的外衣,成为宗教活动的唱本。《还愿》唱本就是这样形成的。本来人们向神进行忏悔活动的宗教仪式应是比较简单的,而师公们却将它拉扯成演出长达四、五十个小时的长戏。这其中最能够吸引人的契机在于将三十多个神话故事、五千多行歌谣串联进来,加上二万多字串词(巫语),使师公们有着充分施展表演技能的空间,大胆地把那些本来没有生命和灵气的自然现象以及一切动物、植物人格化和神格化,使他们变成活生生的而又具有无比威力的神形象,寄托和表达人们对生存及发展的多种欲求和真挚愿望,进行人间喜怒哀乐的心灵交流。《还愿》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感人的神形象。
(一)出身不凡的村寨保护神。《还愿》以浪漫的笔调描绘了守护村寨的社王神的不凡身世。他出世之前,父亲早已去世,年轻的母亲守寡,然而在一次走夜路返家途中,忽然感到身子一震,竟是怀了身孕。后生下一男孩,不敢抚养(因无夫而孕),便置于路边。一只母羊给他喂奶,再将其丢到山林野地,家仙却将其抱回。母亲再忍心把他抛进水塘里,7天后去查看,一只凤凰展开美丽的翅膀将其抱住,小孩甜甜入睡。此奇事传至京城,皇帝认为乃神灵降世,便命之为保护人间人畜安康的社王。因社王生于二月初三,毛南人便定此日为敬奉社王神的社日。《还愿》描绘社王如此不凡的身世,以生动奇特的心理因素来塑造这位保护神的形象。这不仅是师公们为使自己演的戏能吸引观众的需要,同时也是宗教活动教诲民众虔诚崇奉神的需要。其神话形象,更加奇特,更有感染力。
(二)移山挖海造平原的英雄神。毛南族先民在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斗争中同大自然发生密切的关系。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对大自然发生的一切作出种种解释。
毛南山乡是大石山区,石多地少,且贫瘠、缺水、种植艰难,加上天灾人祸,收获甚微,毛南人实在难以生存,更谈不上发展。毛南人多么企盼眼前的石山变成一马平川,而靠自己的微力是无济于事的,因此,便创造一个有神力的英雄汉来寄托人们的这种愿望。于是,一个移山挖海造平原的英雄覃三九的故事便应运而生。覃三九少时游历四方到昆仑山从师学法术,学了削石术和移山术,返回毛南山后,计划移走群山造一片平原。他用法术把群山变成一群牛,自己赶着缓缓而行,当牛群赶到水源、和平、三烈一带时,他坐下来休息抽烟,让“牛”自行走动,谁知距离远了法力无法控制,便现出了原形,再也赶不动了。三九赶山不成,便用竹角当刀削山为柱造宫殿,又被前来送饭的妻子发现而泄了密。最后他要挖海,要引水进山。邀请海龙王派12条龙来掘地翻山为海,结果又因误时,只来了两条小龙,造不成海,只造了大、小两条环江河。虽然三九移山造平原、建宫殿、造海的计划失败了,但他勇于改造自然的宏志和行动,刻石雕岩的技术,却深为毛南人所崇奉,并成为一位英雄神流传后代。
(三)消灾解难的善神。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智力的不断开发,劳动人民对于危害他们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统治者不再俯首听令,不愿再做自然的奴隶,他们要反抗,要支配自然力,所以又创造出能战胜灾难和凶神的太师六官。
太师六官是外来的保护神,传说他是壮族英雄莫一大王的六弟,他能撒芝麻黄豆作兵将,本领高强,应召到京城打败外来侵略者,立了大功,被皇帝封为京朝太师六官。但那些大臣们不服,设计陷害,他只好跑回毛南山隐居在石庄山上,统管地方阴阳大事。他背弓挂箭,到处巡游,处理各种事务,一切妖魔鬼怪都怕他,四方百姓有什么事都来求他帮忙和保佑。他的名字写到香火堂上,和三界公爷平排。他曾经为了保护毛南族美女谭三娘而和土司蒙官打了一仗,把蒙官赶走,保护了毛南山乡。因此,毛南人做“还愿”敬神法事时,都要请他来保卫筵席,驱赶瘟神“六害”,他成为世代相传的令毛南人虔诚崇敬的外来保护神。
(四)神工巧匠鲁仙。毛南先民知道,在与自然作斗争中,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外来的帮助,做房子架桥梁,请鲁仙来帮忙。鲁仙为人热心,技艺高超,他是毛南人特别尊重的能工巧匠。《还愿》第五场“架桥求花”的戏全由鲁仙出场表演。传说他本来姓郑,广西容县西街人,从小丧父,随母下堂到鲁乡,15岁后流浪到外地拜师求艺学木工,学得一手好手艺。皇帝要建宫殿,贴榜招能,他被选中,由于他勤恳钻研,日夜工作不停息,感动了神仙,暗中传授他高超的建筑技术,此后鲁仙美名四传,成为毛南人最崇拜的外来神之一。
(五)生命之神瑶王和婆王。在远古,神话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各种自然的和人为的灾难,人类死亡率很高,要战胜自然力就得要有人,于是非常崇拜生殖机能,以求人口的发展。人们用各种植物表示男女之间的性行为,他们对生殖行为寄予极大的希望。还求助于生殖能力极强的瑶王。“还愿”里借用了向瑶王“借花”,瑶王“送花”的故事。毛南族先民还认为,只有神才能使工具一样的人具有生命,有精气,故创造了一个生命之神婆王出来。关于婆王的来历比较复杂,《还愿》劝解卷本中介绍说:“婆王、女娲、伏羲见上元,皇祐三年发大水,天下百姓都遭殃,女娲补天洪水退,兄妹结配昆仑山”。可见婆王也便是女娲。然而,在同一唱本里,又说他们兄妹躲藏在葫芦里,后经“金龟八卦设巧计,松树作媒人”,促成他们结婚,这又和盘古兄妹故事扯到了一起来了。由此推断,婆王便是由女娲和古妹转化而来的。只是在不同的故事、场合使用不同的称呼罢了。在《还愿》里,婆王又被称为万岁娘娘、三尊圣母。人的生命繁殖就是由这位婆王神授予精气而由瑶王具体劳作共同创造的。《还愿》13场戏,算婆王和瑶王戏最为活跃,也最受观众的欢迎。
《还愿》中的神话传说占整个毛南族神话的一半,描绘了各种神的生动形象,这些形象在毛南族神话史上熠熠生辉。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江帆]满族民间叙事中的生态思维与哲学意蕴
下一篇: [李光荣]论哈尼族神话的优美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