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定安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提要:族谱是当前藏书文化中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本文分析了古今族谱在社会生活与历史研究中的意义和作用,认为国史、方志、族谱应该是支撑我国史学之鼎的三只鼎脚,缺一不可。而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族谱存在着严重的误解和偏见,族谱的收藏和研究十分薄弱。文章还具体地提出现今收藏族谱的五种有效方法,相信对有志于此的研究单位或个人有一定的参考启迪作用。
族谱亦称家乘或宗谱,是现今藏书文化中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一般它可以分为民间私藏和国家公藏(图书馆、档案馆、文博馆等文化机构收藏)两部分。私藏分散,且乡民不肯轻易示人,故谱喋的研究利用主要有赖公藏。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在“左”倾思潮影响下,存在着严重抹煞或低估族谱历史价值的倾向。正确地认识族谱和它的收藏研究价值,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考虑:
其一,社会意义与教化功能。中华民族有很强的“寻根问祖”意识,俗话说“落叶归根”、“故土难忘”,族谱便是每个人的“根”,谱里有中国人难解的“乡土情结”和“先祖情结”。台湾粘氏是金代女真族大将完颜·粘没喝的后裔,但一向没有族谱。民国时他们就千里迢迢,不辞艰辛,不惜重金返籍求谱①。族谱对海外游子的凝聚力可谓大矣!它能激励人们爱乡爱国之情,让人感受先人佳言爵行的熏陶,增进眷恋敬仰之情。族谱中贯注着礼义精神,乖视个人道德修养,有很强的教化功能,如江西萍乡上栗有部新谱的家训是“把忠心献给国家;把孝心献给父母;把爱心献给家人和大众;把虚心和恒心用给学问和事业;把诚心和信心留给自己。”许多至理名言,可说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族谱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保护,制止滥砍滥伐、污染水源等方而往往有很多有益的总结和举措,值得今人借鉴。
其二,史料意义。我国农村多聚族而居,村志即族谱,族谱即村志,常见族谱可以把其历史追溯到儿百甚至儿千年前的黄帝时代(金溪洪氏族谱即从共工氏记起)。不言而喻,族谱能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情况,是研究族姓源流、宗族规范、人口寿命、战乱灾祸、民情风俗、婚姻家庭、祠庙寺观、书院讲会、村落风水、田规山禁、环境保护、民族文化、名人身世等等问题宝贵的原始资料,被誉之为乡村的“百科全书”, 可“补史之缺,证史之讹,详史之略,续史之原”。从族谱中几可窥探我们民族深层次的文化传统、心理结构、经济基础,显现历代民众最初级也是最终极的人文思考。
其三,文化资源。族谱中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尤其是儒家文化、伦理文化;还有大量的名人序言,描摹自然山水风貌(十景、八景等)和咏志述怀、友人酬唱的诗篇;大量的底层人物传记,书院寺观祠宇的兴废记述等等,其涉及生活层面之广无与伦比,其文辞之雅足以传世,但这些东西却往往地方史志不载,文人著作不收,族谱是它们唯一的最好载体。近常见谱中发现名人的佚诗佚文,这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源,不可轻易舍弃的。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家乘谱喋,一家之史也;郡府县志,一国之史也;综记一朝,天下之史也。比人而后有家,比家而后有国,比国而后有天下,唯分者极其详,然后合者能择善而无憾也。”钱大听在《潜研堂文集》称“谱章之学,史学也”,“直而不污,信而有证,故一家之书与国史相表里焉。”他们都把家谱纳入史学体系,可以说:国史、方志、族谱是支撑我国史学之鼎的三脚,缺一不可,而编史、修志、续族谱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优良文化传统。
据考证,我国谱牒源于夏商,周代逐渐形成史官修谱制度,秦汉以后逐渐转变为名门大族的家谱性质,司马迁撰写《史记》就已经注意利用谱牒材料了。魏晋南北朝官员升迁‘兮取决于士族门阀,故家谱备受重视,此风影响直到唐代。从宋开始家谱的编修才由上层转入民间,由官办转为私修,成为一族一姓的宗族文献,起着“明昭穆,别尊卑,追本溯源,敬祖收族”的作用。宋代大学者欧阳修和苏轼(一说苏询)对族谱的世系编排创制了两种定式,欧式为直排横叙法,每页五世,子列父下,兄载弟前,这样可直观家族传承次序,但往往由于兄弟众多而产生大量空行,增加族谱篇幅;苏式则按辈份排行横列,同辈人全部列完再列下辈,这样谱书便没有空页,但父子往往相隔很远,一下难以查到,惟同辈关系一目了然。到明清时期世系仍基本沿用欧苏二式,或二式混用。现代亦然。
一套家谱不管其分装多少册,实质上都是两大部分,一为谱头,二为世系。谱头是该族姓、村落各种信息资料文献的总汇,内容大致包括:历次谱序、凡例、祖训家规、历代源流、居址风水图、庐墓图、先祖遗像、像赞、仕宦录、人物传记、字排、历次修谱名录、族产、艺文等等,是我们搜集的重点,残本亦有价值。世系篇幅最大,它列出该族从分房祖(或发脉开基的始祖)一直到修谱时刚出生的婴儿的传承情况,对每个男性族人除记载字辈排行(如启123即启字辈第123个出生的人)外,还记五大要点:(1)出生年月日时;(2)娶妻某地某女,出生年月日时,娶几次则记几次,如亡故或离异均要记载清楚;(3)生育子女,子只记排行名字,女记名字、出生、婚嫁情况,子女列于生母名后;(4)卒丧年月日时;(5)葬地。健在者则无后2条。有成就者其业绩事功可记述之,但文字要简洁谁确。一般来说世系比谱头研究价值小,如收不全,不为遗憾(名人世系当然除外)。
这里顺便可澄清两种误解,一说“在封建社会里,正统的观念是绝对的。一个家族中,只有嫡传子孙才能堂堂正正地记入家谱上面,也就是长子、长孙、长重孙、长重重孙的家庭才可以记载在簿。”② 其实一个家庭所有的子孙不论嫡生、庶生都要记上谱系的。惟一不同的是家谱不可能每个子孙都“人手一份”,而往往只能由长房或嫡系子孙收执保,存。二说女子不能上谱,其实从古到今女子都是上谱的,如前所述,女儿记载在其父母名下,妻子则记载在其夫名下,而且原籍、生、卒、葬、生育等情况都要记载清楚,受歧视的表现是旧社会女子往往有姓无名,称某氏而已。现在修谱女子除有名字外,其学历、工作业绩一般都作了记载,当然位置还是在父母或丈夫名下,这是家谱体例决定的。但如果是男到女家,女子为户主,则同样女子和男子一样处于世系中户主的位置了。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福客民俗网
【本文责编:王娜】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卢万发]毕摩文化与彝族教育关系初探
下一篇: [马知遥]原生态艺术硬性表演异化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