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郭淑云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满族古文化遗存问题,一向为国内外学术界所瞩目。长期以来,持“满族已同化,满族古文化存在的土壤和条件已不复存在”之论者不乏其人,认为满族历史文化悠久,固有文化遗存似应存在者亦有之。近年来,随着北方民族文化的抢救、挖掘、翻译与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满族古文化遗存情况,文化内涵及历史地位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即在此基础上,试对满族古文化遗存作一粗浅探讨,以就教于诸位同道。
一
满族古文化是指满族共同体形成前,满族先世世代创造、积累并传承下来的风姿多彩的文化遗产,旧谓通古斯文化的一支,我们称之为古女真文化。
满族古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首先,满族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周秦时代,就有满族先民肃慎族的历史记载。《山海经•大荒北经》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即长白山),有肃慎氏之国”。肃慎与中原地区交往的历史也很悠久。据《竹书记年》载,“帝舜有虞氏……二十五年,息慎氏来朝,贡弓矢。”近些年,在我国东北地区和西伯利亚的考古发现,又将满族先世的历史大大推前了。根据目前国外考古发现证实,早在六十九万年前西伯利亚一带就有人类祖先活动的遗迹。①这表明在人类进化史中的猿人时代,人类祖先的一支就生息、繁衍子辽阔北疆的沃土上。在满族及其先民的文化分布区域内,现已出土的本溪后山、营口金牛山旧石器早期文化遗址,安图明月沟、榆树周家油房等旧石器晚期文化遗址;黑龙江省密山县新开流、吉林西团山、长蛇山、黑龙江中游格罗马图哈等新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满族先世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生活习俗等面貌,而且有力地证明了满族及其先世的祖先自古就栖息于漠北荒林之中,用粗笨的天然工具在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开拓人类活动领地,谋求生命的延续和生活之源。其次,满族古文化分布区域广阔。史载。“肃慎氏一名挹娄,在不成山北,去夫余可六十日。东滨大海,西接寇漫汗国,北极弱水。”②满族先世自古栖息于自山黑水这块广阔的沃土上,在开拓北疆的艰难历程中,留下了清晰的足迹,辽金以后,女真人的活动领域更为扩展。因此,黑龙江南北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东滨鞑靼海峡,包括库页岛在内,都属于满族古文化带。再次,世居于白山黑水之间的诸民族,包括满族、赫哲、锡伯、鄂伦春、鄂温克等族,都属于阿尔泰语系满语支。这些民族及其先世世代生活于同一地城,具有共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相近的文化背景。因此,这些民族在文化上有许多相同、相似之处,既表现在宇宙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民间口碑文学上,亦表现在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这表明这些民族在文化上是同源的。我们研究满族古文化,就是要探求其源,使我们了解和研究北方民族远古时代的社会生产和历史文化。
满族等北方民族及其先世自古崇信萨满教。萨满教是北方民族文化和民俗形态的源泉。它包括了满族及其先世女真族世代创造、积累,传承下来的大量文化现象、生活习俗及文学、艺术等内容。在现实条件下,由于满族与汉族等兄族民族长期共同生活、互相融合,满族古文化的原始形态,除在考古发掘中有所面世、在人民的口碑文学中有所保留外,更主要的一部分内容,便是保留在满族诸姓的萨满信仰及其文化中,目前尚可收集和发掘到散佚在民间的大量手抄资料和一些重要的文化遗物。可以肯定地说,萨满文化遗存是满族古文化遗存最重要的内容和特征。在目前条件下,忽视对满族萨满文化的调查与研究,便不可能深刻理解满族古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满族萨满教文化遗存是满族古文化的宝库。
满族古文化遗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特征。本文拟以萨满教文化遗存为主线,试图通过这一民族文化的载体,揭示满族古文化的其本面貌。
满族萨满传世文物是萨满教文化遗存的重要形态,它与满族及其先世活动区域的考古文化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我们研究满族古文化提供了一份生动形象的实物资料。
满族萨满文化遗存覆盖面相当广大,举凡满族聚居区和满族先民游牧之地,大都有萨满文物传世。近年来,科研人员在东北三省满族聚居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获得了大量的萨满实物,为满族古文化宝库增添了又一瑰宝。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萨满文化工作室 2009-09-11 14:10:4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篇: [李将辉]阿昌族印象:史诗·祭祀·山歌
下一篇: 我国56个民族是如何确认的?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