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任朋奎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走进高密扑灰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吕蓁立的画室——长林轩,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兼工带写的神态,肆意流畅的线条,一幅幅纯手工绘制的扑灰年画,透露着这位民间手艺人精湛的绘画技艺和古朴清雅的审美情趣。
吕蓁立,1953年出生于扑灰年画之乡——山东高密市姜庄镇棉花屯村,祖上世代绘制年画。耳濡目染,自幼年起他就喜欢上了这一传统技艺,并利用一切机会观摩学习,年纪轻轻便熟知了整套制作技艺。熟能生巧,巧则思变。吕蓁立意识到吕氏祖上“永顺和”扑灰年画作坊以画二细货为主的局限性,通过对比高密乃至全国各地不同年画产地民间高手的技法与画风,便立志要通过自己终生的努力,在扑灰年画绘制技艺方面胜出一筹。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吕蓁立一边在生产队出工,一边想办法提高绘画技艺。没有画稿和画纸,他就想方设法搞来美术纸甚至封窗纸,照着梅兰芳剧本画,照着雷锋像画。后来又找到张其翼、田霞光的作品一遍遍临摹。功夫不负有心人,吕蓁立的绘画才能被时任高密文化馆美术组组长的焦岩峰发现,把他选调入高密县文化馆创办的木版年画创作学习班。在学习班,吕蓁立如饥似渴地学习,得到了单应柱、鲁鸿恩、田霞光等山东艺术界大家的热情指导,绘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高密扑灰年画:《家堂》吕蓁立绘制
“真正的艺术应该在传统的基础上兼收并蓄,与时俱进。”这是笔者采访吕蓁立时,他对自己从事扑灰年画绘制五十多年的切身体验。
沏一壶红茶,吕蓁立烫壶、洗茶、冲茶盅,一切都是井然有序、信手拈来,一如他娴熟的画笔在作画。品一口茶,一股绵甜幽香顺喉而下继而弥漫在齿颊间。再品一口,听吕蓁立介绍扑灰年画,如同品茶一样悠长醇香。高密扑灰年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中国民间手绘年画向木板年画过渡的“活化石”,吕蓁立如数家珍,高密扑灰年画的脉络逐渐清晰起来。
高密扑灰年画来源于庙宇壁画和民间文人画。高密秦时置县,“敬天祭祖,愉神保民”的东夷文化遗俗,以扑灰年画这种特殊的载体传袭下来,活态展现在现代高密的民俗生活中,并成为当地人年节及生产生活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密扑灰年画中“族影”的构图与祭祀方式,严格按照“左昭右穆”周礼宗法旧制。正上居中的最高祭祀位置是代表男女祖宗的画像,也有说是东夷祖的始祖——伏羲与女娲。高密的家庭祭祖,最早见于春秋时代晏子倚祠庐节守父孝,供奉先慈神主,其守孝遵礼的形象令敌军敬畏而退师。《风俗演义》记载在腊月或除夕“饰桃人,垂苇茭”,到现在高密人过年还饰以桃枝,垂苇茭,至今高密城乡,包括笔者家里,过年供家堂仍是挂苇箔作底,再把家堂和东莲花、西牡丹的配轴画挂在苇箔上一并供奉。通过在世老艺人的口口相传,高密扑灰年画大约成型于明初。作为高密扑灰年画起源、兴盛的姜庄、夏庄一代,在元之前还是六百里百脉湖,明初气候开始变暖,雨量渐少,百脉湖渐渐消失,这一带始有人烟,尤其清初大量外迁人口的到来繁荣了当地的经济、文化生活。从吕氏家谱中得知,吕家祖上清康熙年间迁移到高密姜庄。“其实我的祖上就已经非常注重继承与创新,我在扑灰画法的基础上,又加上国画写意与西洋画法,符合了现代人的审美。”吕蓁立如是说。
高密扑灰年画:《花开富贵》吕虹霞绘制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文艺网 2018-02-06
【本文责编:姜舒忆】
上一篇: 凤凰纸扎:篾骨纸裱的彩绘精灵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