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在古徽州的安徽歙县深山里,腐烂的松根被送进炉子,经过昼夜不停地燃烧,数百斤的松根最终化为几斤漆黑的松烟。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制作国家级传承人项德胜正在查看烧出来的松烟,这些松烟将被送往制墨基地等待加工。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墨汁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而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松烟墨、油烟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据项德胜介绍,目前,从事徽墨制作的老匠人不足百人,在徽州已有1000多年制作历史的徽墨也从传统的消耗品逐渐变为“艺术品”。
记者近日来到项德胜的制墨基地,探访古法制墨的现代传承。
项德胜出身制墨世家,从小耳濡目染,16岁跟着父亲入行当了学徒,炼烟、锤墨、描金、雕刻,项德胜从最基础的工序开始学起。“古法制墨最看重的就是手上活。”项德胜说,徽墨制作包括20多道工序,一块徽墨从炼烟到制作好需要数年时间,因此在他看来,制墨的过程也是历练人生的过程。
“事实上,一块好的徽墨是制墨师、画家和雕刻家共同努力的结果。”项德胜手上拿着正在雕刻的墨模说,墨模的雕刻难度非常大,要在方寸墨面之上再现书法、绘画,不仅手法要拿捏得准,而且必须按照书法绘画的镜像去雕刻。“现在会雕刻墨模的匠人屈指可数,许多老手艺找不到传承人,最后就会被遗忘。”
“古法制墨传承最大的困难还是市场的衰落和混乱。”项德胜说,现在的徽墨市场越来越小,即使是书画家,绝大多数用的是墨汁。再加上街头售卖的几十元的假冒制品,严重影响了徽墨的品质和认可度。
“现在市场上一块稍好的徽墨价格在数千元到数万元人民币不等。”真正的徽墨在制作过程中要加入很多名贵中药材,复杂的工艺和较长的制作周期使得其价值不菲。
上世纪90年代,项德胜凭借此前的积累创办了徽墨制作厂,他对非遗技艺的传承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徽墨要传承,最重要的是发展,这才是传承的根本。“如果不在设计理念上去改变,就无法生存,就会出现断代,所以说我们要变化地传承。”
项德胜组织非遗传承人将民间传说、佛教和徽州建筑等题材融入徽墨中,于是,清明上河图、百子图、百寿图等300多种图案出现在了徽墨上,呈现出强烈的文化气息。“明清的徽墨,样式简单且重复,现在自由创新过后,题材丰富,生命力更强。”项德胜说。
如今,在项德胜鼓动下,儿子项颂从美术院校毕业后也拾起父亲的手艺,学做徽墨,他正利用自己的美术功底,将现代的艺术元素融入到徽墨中,在创新中传承非遗文化。
目前,安徽省黄山市(原名徽州)有徽墨生产企业和手工作坊近20家,拥有传统知识产权专利产品18项。该地出产的徽墨出口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7-10-11
【本文责编:姜舒忆】
上一篇: 百年“纳顿”谁来传承
下一篇: [王学思]把思考留给每一位观众——观纪录片《老祖的声音》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