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文化休闲网(风雅中国)!
文化教育名站
  • 中国时尚文化网
  • 中国时尚休闲网
  • 幸福教育网
  • 幸福智库
  • 家长学院
  • 关于我们
中国文化休闲网(风雅中国)

中国文化休闲网(风雅中国) 传播中华文化 用文化为休闲产业赋能

栏目导航
  • 关于我们
  • 动态
    • 旅游民俗文化动态
    • 社会热点新闻
  • 民俗
    • 中国民俗史话
    • 中华民俗礼仪
    • 中国民俗趣谈
    • 中华姓氏文化
    • 中国民俗信仰
    • 中国民俗禁忌
    • 中外婚俗文化
    • 中国民俗研究
    • 中国民俗时尚
    • 中国传统服饰
    • 中华民居
    • 中华文脉
  • 休闲
    • 中国古代休闲文化
    • 文化休闲产业研究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政策法律法规
    • 国外民俗趣谈
    • 旅游出行知识
    • 时尚休闲文化
    • 国际交流
  • 节日
    • 中国传统节日
    • 国外传统节日
  • 生肖
    • 中国生肖文化
    • 星座文化
  • 饮食
    • 中国饮食文化
    • 国外饮食文化
  • 工艺
    • 刺绣
    • 年画
    • 风筝
    • 漆器
    • 泥人
    • 绸伞
    • 灯笼
    • 草编
    • 扎染
    • 皮影
    • 木雕
    • 紫砂壶
    • 中国结
    • 提线木偶
    • 剪纸艺术
  • 故事
    • 中国民间故事
    • 外国民间故事
  • 神秘
    • 中国周易文化
    • 中国风水文化
    • 中国宗教文化
    • 苗族巫蛊文化
    • 国外神秘文化
    • 中国性文化
  • 百科
    • 现代家庭教育知识
    • 校园文化建设知识
    • 学习力教育知识
    • 教育名家
    • 艺术百科
    • 生活百科
    • 教育百科
    • 其他百科
  • 动态
    • 旅游民俗文化动态
    • 社会热点新闻
    • 返回首页
  • 民俗
    • 中国民俗史话
    • 中华民俗礼仪
    • 中国民俗趣谈
    • 中华姓氏文化
    • 中国民俗信仰
    • 中国民俗禁忌
    • 中外婚俗文化
    • 中国民俗研究
    • 中国民俗时尚
    • 中国传统服饰
    • 中华民居
    • 中华文脉
  • 休闲
    • 中国古代休闲文化
    • 文化休闲产业研究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政策法律法规
    • 国外民俗趣谈
    • 旅游出行知识
    • 时尚休闲文化
    • 国际交流
  • 节日
    • 中国传统节日
    • 国外传统节日
  • 生肖
    • 中国生肖文化
    • 星座文化
  • 饮食
    • 中国饮食文化
    • 国外饮食文化
  • 工艺
    • 刺绣
    • 年画
    • 风筝
    • 漆器
    • 泥人
    • 绸伞
    • 灯笼
    • 草编
    • 扎染
    • 皮影
    • 木雕
    • 紫砂壶
    • 中国结
    • 提线木偶
    • 剪纸艺术
  • 故事
    • 中国民间故事
    • 外国民间故事
  • 神秘
    • 中国周易文化
    • 中国风水文化
    • 中国宗教文化
    • 苗族巫蛊文化
    • 国外神秘文化
    • 中国性文化
  • 百科
    • 现代家庭教育知识
    • 校园文化建设知识
    • 学习力教育知识
    • 教育名家
    • 艺术百科
    • 生活百科
    • 教育百科
    • 其他百科
中国文化休闲网(风雅中国)
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文化 >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大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意


作者:刘大先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1]张声震、农冠品等《布洛陀经诗译注》,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用原文古壮字、汉对译、壮文、汉意译四种文字对照刊行。

  [2]张声震等《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年1月。

  [3]布洛陀、姆六甲的神话变迁,欧阳若修、周作秋、黄绍清、曾庆全、覃德清等人已经作过梳理。参见《壮族文学史》(第一册),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4月,第26-67页。《壮族文学发展史》(上),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第93-146页。

  [4]覃乃昌《布洛陀寻踪》,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48页。

  [5]梁庭望、廖明君等著《布洛陀:百越僚人的始祖图腾》,北京:外文出版社,2005年11月,第24-16页。

  [6]此处资料来自时国轻博士论文《广西壮族民族民间信仰的恢复和重建——以田阳县布洛陀信仰研究为例》(2006),后来此文改名为《壮族布洛陀信仰研究:以广西田阳县为个案》(宗教文化出版,2008年4月)出版。作者多次在田阳和百色进行调查,取得了很多第一手资料,本文后面对于敢壮山的命名和重建过程叙述借重很多,不敢掠美,谨此致谢。另,时国轻已经看到在布洛陀信仰的恢复和重建过程中的许多关键问题,但是可能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欲言又止或者语焉不详,本文则将更清晰地梳理出这些问题。

  [7]第一次,2002年8月8日;第二次,2002年9月16-17日;第三次,9月24-25日。这种紧锣密鼓的研讨会显然早已结论在胸,需要的只是证据。

  [8]覃绍宽、陈国家主编《田阳县志》记载,田阳歌圩,始自唐代,历史悠久。关于歌圩的由来,各有传说。“据说明朝时候,附近村屯有一对青年男女酷爱山歌,经常对唱山歌到大半夜,久而久之,彼此情投意合,定下百年之好。双方父母认为对歌订终身伤风败俗,极力反对这门亲事。那对男女于农历三月初八日夜晚登上春晓岩,对了一阵山歌后携手跳崖。为了纪念这对男女青年,每年农历三月初七、初八、初九,附近男女青年成群结队上春晓岩对唱山歌,春晓岩歌圩由此形成。”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864—865页。

  [9]关于从1970年代到21世纪初年,世界范围内对于“人类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重视、共识和实践,巴莫曲布嫫有专文进行详细的梳理。参见氏著《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概念到实践》,《民族艺术》,2008年1期。

  [10]一段时间以来,在涉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政策和方针时,“软实力”是个常见词,大致笼统地指那些在社会文化领域中具有精神的感召力、社会的凝聚力、市场的吸引力、思想的影响力与心理驱动力的文化资源。不过,人们在热衷谈论“软实力”的时候,似乎忘记了前美国助理国防部长Joseph S.Nye在提出这个概念时的背景。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作后盾,软实力如何发生它的效应。试想一下拉丁美洲,曾经到“魔幻现实主义”风靡全球,但是可曾见到它的国家在国际事务发挥了如何重要的作用?非洲难道没有文化?某种意义上来说,软实力不过是强国的又一个东方主义式的概念,用之反思借鉴尚可,如果尊为圭皋,实在是买椟还珠。

  [11]郑茜《2008,在场与不在场》(《中国民族报》2008年12月26日)一文对此有过比较剀切的分析:为了满足外来者的凝视,一方面,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地方传统文化符号被选出、提取,并加以强化,作为文化产品的本地身份的显性标识,被整合进正在组建的新的地方文化形象之中;另一方面,外来者作为村寨文化的“他者”,其预先的期待与消费心理,又成为文化形象构建过程中一个不可忽略的在场因素,规约着新的文化传统的形象。这样一来,实际上“重建”更多并非一种主体的自为,而是在由外来文化所规定了。于是,人们不禁要问:重构的地方性传统,在多大程度上可能融入草根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不是变成生活的碎片,浮游漂荡于现代性的湍急河道之上?

  [12]有关纳什均衡的通俗解释参看王则柯《新编博弈论平话》,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年11月。经济学教材中的论述参见[美]弗登博格《博弈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0-27页。纳什(Nash John. F)论“非合作博弈”等参看[美}约翰•纳什《博弈论论文集》,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30-49页。

  [13]参考[德]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第二部分第二节“一种诠释学经验理论的基本特征”,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4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向云驹]再论“文化空间”

下一篇: [苑利]台湾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


  标签:

民间文献 民俗文化 民俗研究  民俗文化  民俗研究  民间文化传统  国际交流  民间故事  民间文献  中华文脉  中国  传说  故事  族群文化  族群文化传承  美国  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孩子  传承人  彝族  神话故事  漾濞  聊斋志异 


 【相关文章】

    [向云驹]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层级及其呈现

    [郭平 张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2021年度报告

    [胡玉福]非遗扶贫中受益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黄永林]关于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群体)认定制度的探索

    [毛巧晖]记录与保管: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赜

    [王琴]个性、灵感和体验:中国民族博物馆“家庭模式”的个人叙事研究

    [巴莫曲布嫫]全方位映射新时代中国文化政策转型的路线图

    [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最新内容

  • [向云驹]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非
  • [郭平 张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
  • [胡玉福]非遗扶贫中受益机制的建立
  • [黄永林]关于建立“非遗”代表性传
  • [毛巧晖]记录与保管:民间文学类非物
  • [王琴]个性、灵感和体验:中国民族博
  • [巴莫曲布嫫]全方位映射新时代中国
  • [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
  •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
  • [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
  • 推荐内容

  • 与时间赛跑 莫让“人去艺绝”
  • 古徽州制墨技艺传承人:古法制墨需要
  • 百年“纳顿”谁来传承
  • 人走艺绝 浙江非遗抢救记录进入读
  • 回归生活,才算存活——非遗传承人的
  • 温浩东:保留好彝族传统服饰的“火种
  • 记录中国非遗人的坚守与荣光——20
  • 新生代非遗传承人的“刻版”生活
  • “东郎”陈兴华:苗族史诗“亚鲁王”
  • [张兆林]聊城木版年画生产传承中的
  • 热点内容

  • [岳永逸]本真、活态与非遗的馆舍化
  • [向云驹]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非
  • [杨利慧]遗产旅游语境中的神话主义
  • [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
  • [张巧运]浴“难”重生:一个羌族村寨
  • [刘锡诚]对民间文学类非遗数字化采
  • [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认
  • [代表作]维吾尔木卡姆
  • [林继富]2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传承人
  • [刘锡诚]“非遗时代”的民间文学及
  • 猜你喜欢

  • [纪明明]文化产业视角下我国音乐类
  • 蓝其平:福建南平市非遗“畲家青草茶
  • 故事奶奶李明带着美丽故事走了
  • [李向振]作为文化事件的非物质文化
  • 我国书法申报非遗 已提交联合国教
  • [王福州]申遗:面向传统撷英 面向未
  • [张举文]从实践概念“非物质文化遗
  • 盂县民歌最后的守望者
  • [张兆林]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行业
  • 非遗传承人赵树宪:当下是非遗最好的
  • 友情链接

    中华书画网  珍珠文化网  刺绣文化网  杭州休闲娱乐网  企业培训网  学习力教育中心  学习力训练中心  中小学教育网  温泉旅游度假网  千岛湖旅游风光  旅游风景名胜网  城市品牌建设网  高考作文训练  学习力教育智库  域名投资知识  意志力教育学院  健康生活网  营销策划网  世界民间故事网  小故事大全网  世界休闲文化网  童话故事网  中小学生作文网  学习力教育专家  小说大全网  休闲娱乐网  思维训练  阅读理解能力培养  家庭教育顶层设计  爱情文化网  玩中学  笑话大王  高效学习方法  科技前沿  地理知识  股票投资知识  思维谷  中华人物谱  高考季  中外历史文化网  中国茶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国际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  天赋教育观察  西湖风景文化  电子画册制作  中华武术网  教育趋势研究  科幻选刊  八卦晚报  天赋教育研究  天赋邂逅  中国酒文化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宝岛期刊  教育百科  致富经  演讲与口才训练  高考智库  现代家庭教育网  网络营销传播网  中国儿童文学网  中国文学网  成语辞典  国学文化网  中华古诗词网  中华大辞典  世界民俗文化网  健康百科  清风传播  时尚文化  学习力测评  文化艺术传播网  戏曲文化网  茶艺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知识  世界营销策划网 
    Copyright © 2022.gfhb.cn 中国文化休闲网(风雅中国) 版权所有
    中国文化休闲网(风雅中国) 传播中华文化 用文化为休闲产业赋能
    首页
    民俗
    休闲
    饮食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