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巫达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尔苏人的婚礼,处处弥漫着紧张的“酒战”,到处都可以看到碰杯对饮的人,还时时听到大家愉悦的喝彩声或得意的起哄声。年轻人在一起谈论最多的话题是喝了多少酒。在婚礼场合下,人们不是因为想喝酒而喝酒,而是牵涉到新郎、新娘双方两个“阵营”的团体精神及“荣辱”问题。各方都尽力向对方挑战,如果有对手挑战,要毫不畏惧地迎上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人人都努力发挥自己的最大喝酒潜能,努力做到不在对手之前醉倒下去。
尔苏人的饮酒礼俗很丰富。人们很珍惜酒,总是用酒来表示对长辈或尊贵客人的尊敬。平时喝酒总是长者先喝,年轻人敬酒的时候,倒好酒后放下酒瓶,然后双手恭恭敬敬地把酒杯举到长者的面前。家中来客人,首先拿出来接待客人的不是茶,而是酒。因此,“酒战”其实是一种善意的游戏,目的是促进双方的接触和了解。婚姻本身就是一种两个家族、两个村庄或两个区域的结合的象征。婚礼使主客双方的人走到了一起,酒在这重场合下成为人们相互深入了解的催化剂。
辣椒饭
婚礼进行到深夜的时候,送亲队伍仍然是仪式的主角,主人家仍然小心翼翼地关照着这些今晚上不能“得罪”的贵宾。虽然有些招待仪式连尔苏老人都说不清楚。比如,到了深夜12点左右的时候,主人家会让送亲队伍吃顿“宵夜饭”。这顿饭的用意,我问了几位老人,他们都只是笑眯眯地说这是他们祖先传下来的习惯,但没有具体的解释。
在灰暗的灯光下,主人家端上来一盆油炒饭。上面只放了几把木勺,没有其它菜也没有汤。送亲队伍对这盆饭的到来,表现出有些“反常”:大家没有了平时所见到的客气和推让,而是默默地拿起木勺舀了一小勺饭送进嘴里,然后退回原位。作为送亲成员之一,我也拿起了木勺……此时,旁边的依沙阿木用手肘轻轻碰了一下我,声音有些神秘地对我说:“你要小心吃,不要多舀,很辣……”我舀了一小勺仔细一看,这哪里是什么饭?分明是辣椒多于米饭。我放进嘴里,顿时感觉辣得不能下咽。这种辣椒饭是用油炒过的,做法是先放油,然后放下米饭炒匀,然后和入比米饭多一倍左右的辣椒面。可以想象这根本就不是成心让大家吃的,有些恶作剧的做法。实际上在第二天的餐桌上,我看见那些头天晚上的辣椒饭作为一道菜摆在餐桌上,作为一道下饭的“菜”。
四.饮食文化的象征化
路边饭
从新桥村新娘家到沟东村新郎家距离约三公里,能相互看到对方的村子。平时不须半个小时就能到达,那天人们花了三个多小时。我是送亲人之一,一直跟着新娘走。同行的其它男子几乎都参与了背新娘。我由于忙于照相,也就没有被要求参与背新娘。大家没有指望那个13岁的接亲小孩背新娘,另两个男子状态也使人很纳闷,因为他们总是背了二、三十米左右就停下来休息。后来,我才明白这两个背新娘的人从昨天到今天都没有好好休息过。不断被敬酒,压酒,喝了酒一般就吃不下饭了,再加上晚上可能休息不好。通过这样的折腾,他们哪里还有力气背新娘?也许送亲的人明白他们的难处,他们纷纷去帮助替换着背,最后终于背到了终点站。这与笔者小时候所见的彝族背新娘有些差异:彝族的新娘那天也不能行走,而背新娘的人也要经过掐算,要生辰八字相和的才可以去背。如果所选的背新娘的人太小不能背动新娘,可以让他象征性地做一个“背”的动作,然后让新娘骑马走。我问尔苏人新娘可不可以骑马走,得到否定的回答,并得到了上面依沙阿木所述的故事。
我们花了三个多小时的原因,一个是上面所说的接亲人的“状态”不好造成的,另一个原因是在路边沿途“吃”了好几顿饭,才耽搁了时间。这里所说的路边吃饭并不是因为接亲人和送亲人饿了、渴了,所以在路边买饭吃。实际上,接亲人第一次背上新娘没有走到50米,刚跨过一条流经村子的小溪,就停下来了。原因是前面有一些人端了饭菜放在路边请接亲人和送亲人吃。所送的饭是大米饭,用盆子盛着。另外的盆子里有一盆带汤的豆花,一盆带汤的腊肉,还有一盆是鸡肉。据介绍,这是好几家人做好饭菜以后合在一起的。在人们给新娘打扮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忙着把早已做好的饭菜送到新娘一定要经过的路口。这些送饭的人是新娘的至亲,是新娘家血缘关系最近的人。我们的送亲队伍还没有走出村子,就吃了两顿路边饭。人们刚从新娘家吃了饭,肚子肯定是不饿的,可是大家礼貌地用木勺舀了一口放进嘴里,然后退下来。等确认没有人再吃了,那些人才把饭菜移开,让出路,让送亲队伍继续前进。请吃路边饭是一种象征性的“请客”,其深层含义是显示亲属网络关系。这种亲属网络关系是一种布迪厄所提出的“实践的亲属关系”(practical kinship),是情境化的人际关系的一种情况(Bourdieu 1977:34)。新娘一直用一间黑色的羊毛批毡盖着头,家里或路上的饭都没有她的份,因为按规矩她已经在结婚前一天就节食,不再饮水,只吃点鸡蛋。人们解释是被背着走的担心新娘路上大小便不方便所以才节食。
敬全猪
敬全猪是整个婚礼的一个高潮。所谓敬全猪,并不是送整只猪,不像香港、广东一带的整只烤出的烤乳猪,而是已经分解开的猪肉。这里说的的“全猪”,严格意义上讲不是一整只猪,但是猪身上的每个部位都必须有一点在里面,不然,敬客人的时候如果被索要某个部位的猪肉而找不到,负责敬全猪的人要被罚喝酒。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4/9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巫达]论大都市人的族群意识
下一篇: [巫达]族群文化资本促“社会关系”形成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