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不久前,谭老又多了一份荣誉,而且他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者。在自家小院里讲故事,谭老举手投足间仍显出“故事大王”风范。
本文图片由本报记者宋澍摄
几天前,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联合表彰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工作者中,他是辽宁唯一的上榜人。
他是乡亲们眼中“善讲故事”的谭会计;他是代表中国走出国门的民间艺术家;他是驰名全国的“故事大王”。
他,就是已经85岁高龄的谭振山——文化部确立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老人的身体怎样?文化“国宝”处在怎样的现实生活中?这条黑土地的文化根脉能传承下去吗?
我们一起去看他。
一户普通农家
住着“七星山下的故事家”
新民市是谭振山的本乡本土。一走进文化馆,记者就感受到了谭振山在这里的分量。整整一层楼,布置的都是“谭振山民间故事”的表演和研究成果展示。
1989年,他被省文化厅命名为“优秀民间故事家”;1999年,再被省文化厅命名为“辽宁省优秀民间艺术人才”;2006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民间艺术家”,沈阳市成功地将《谭振山民间故事》申报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7年,谭振山被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 “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被文化部确立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不久前,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联合表彰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工作者中,他是我省唯一的上榜人。
老人一直住在远离新民市区70公里左右的一座小村庄里,太平庄,一个陌生的名字,很少有人光顾这里。因为这里靠近新民市和法库、沈北新区交界的七星山,所以有人还送给老人一个雅号——“七星山下的故事家”。
车出新民市向东北方向疾驶,路两边是格外平坦的辽河平原,不时有村落在车窗外闪过。
也许吧,就是沿着这条路线,210年前,谭振山的祖先从河北省永平府乐亭县谭家庄一路走来,经过艰苦旅程,一家人在这方新家园落脚了。
资料显示,从那时算起,谭振山这辈已是第七代。谭家家谱上记载,谭家世代务农,家里大都是淳朴的庄稼人。正是历史上像谭家这样的移民,使中原区域悠久的燕赵、齐鲁文化在此落地生根,与东北区域的土著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辽河文化。
太平庄是一个自然屯,属罗家房乡新堡村,村里仅有40几户人家。在一户普通的农户人家门前,车刚停下,我们就见到了谭振山,微笑,衣着朴素,须发皆白,就像一位邻家和蔼可敬的老爷爷。
平常讲故事今天讲点时事
靠勤奋和科技,不怕危机
“还在讲,给老人、孩子们讲。在哪儿讲?就在村头的树趟里,在地头上。不过,现在身体不比从前了,讲得比从前少了。 ”一见面,话题就是讲故事。谭振山老人说:“我从小就好这个,故事讲了一辈子,就因为好这东西。 ”
从去年5月到10月,新民市文化馆为保护好谭振山民间故事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连续安排了故事的录制。80多岁的年纪了,这可是个不小的考验。谭振山老人说:“我也没有本子可看,就是头天晚上在心里拉个大纲,第二天开讲。 ”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老人硬是凭着记忆录制了1062个故事,其中长达40分钟以上的故事在100部以上。
“我的故事最早是从我奶奶那里听来的。奶奶娘家曾在石佛寺开大车店,石佛寺过去处在东北往京城去的要道上,奶奶当姑娘时在店里帮忙,听南来北往的商客讲了很多故事。后来她又讲给我听。 ”老人说,奶奶是他的启蒙者,因为奶奶,他才有了这个陪伴他的爱好。
谭振山早年很少远离乡土,听故事成了他故事库的主要来源。谭氏家族素有“说书讲古”的传统,堪称“故事世家”,家族中的长辈大都善讲故事,除谭振山的祖母孙氏外,他的继祖父赵国宝、会看风水的三伯父谭福臣、舅父崔文、做木匠的长兄谭成山等人都能讲100个以上的故事。仅这几位家族里的长辈,传给谭振山的故事就有500多个。此外,谭振山还从爱讲故事的乡邻沈斗山、私塾先生国生武等人那里听来了数百个故事。
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使谭振山的1000多个故事几乎都和辽河平原和周边区域的历史、风土人情有关,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谭振山的故事,往往寓理于事,通过故事告诉人们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也是谭氏故事的特色和价值所在。 1992年,谭振山到了日本,给那里的友人讲了 《老鼋报恩》、《洞房认义女》、《黑狗救婴儿》、《当“良心”》几个故事。现场一些日本友人在听过头一个故事后,请求他先停一下,等他们把亲属接来一起听。故事会结束后,一位日本友人对老人说:“您的故事,告诉我们中国是个崇善的国家。您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朴素道理。 ”
谭振山说:“故事是常讲常新,对象不一样,时代不一样,同样的故事讲法可以有很大不同。 ”老人现在很爱听评书和历史故事,对那些娱乐性的电视文艺节目他很少看。他说:“我还是喜欢能够让人明白点道理的东西。 ”
对于眼下蔓延在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谭振山也了解了一些。他说:“我85岁了,经历的年头比一般人要多一些,我就这样跟人说:跟以前比,现在村里的人更稀罕地,田间地头能种的地方都种上了庄稼,现在村里3户人家打的粮食相当于过去全村40户打的粮食。所以我想说,只要靠勤奋再加上科学技术,有什么危机也不要怕,我们都能挺过去。 ”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新华网辽宁频道-辽宁日报 2009年06月18日 07:55:42
上一篇: 故事大王谭振山的“一千零一夜”
下一篇: 毕华玉:开“心灵药方”的毕摩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