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文化部公示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谭振山是惟一的个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他的困惑是:现在,谁非得听故事取乐呢?
国际先驱导报驻沈阳记者 魏运亨报道 在沈阳市西北30公里城乡结合处,有一个隶属于新民市(县级)的太平庄村。别看这里无奇山秀水,却是藏珍纳宝之地。在村子的后街,一处简朴的低矮小平房内,农民故事大王谭振山老俩口就生活在这里。“谭振山民间故事”已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20项,这也是文化部公示的501个项目中,惟一的个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近日专程前往太平庄村,采访了谭振山。老人满头白发,1米82的个子腰板挺直。见到有客人来家,他特地换上黑线绨的唐装棉袄,套上一条平日不穿的黑裤子。在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中,记者不但聆听到老人讲的优美民间故事,更了解到故事之外的“民间故事大王”的人生传奇。
会讲一千多个民间故事
《国际先驱导报》:您的上千个民间故事是从哪儿学来的?
谭振山:我这太平庄村别看现在不打眼,可在清朝却是“大清皇家马场”。光绪皇帝曾在此立过“皇图永靖曾归马,天驷常禋尚执驹”的石碑。太平庄再往北五六里就是石佛寺,靠着辽河,当年也是千帆竞过、商贾云集、驿站码头齐全的大镇。我从小就喜欢听故事,巧的是就有几个长辈亲友能讲故事爱讲故事。
首先是我奶奶孙氏。她娘家是开大车店的,店里住着南来北往的客人,三教九流都有,聚在一起喝酒品茶聊天下,也是各种民间故事的汇聚地。我奶奶听了、记住了、后来又讲给我听。我是奶奶的宝贝疙瘩,我一闹奶奶就抱着我,给我讲故事。什么鬼神、仙女、传奇的,让我听得入迷,而且听一遍就能记下来,并能学得活灵活现。像《闯王过年》《新安堡为啥立不起戏台》这百十个故事,都是我从奶奶那儿学来的。再有一个是我三大爷(伯父)谭福臣。他是一个风水先生,有关鬼神的故事会讲不少,像什么《赵匡胤与红煞神》《关公有后眼》这些故事都是他讲给我听的。我继祖父赵国宝是造帆船的木匠,也能讲《泥鳅精受皇封》等不少民间故事。还有我小时候新安堡村的几位老先生,像刘万信、国生武、沈斗山等人也给我讲过《孔子借粮》《太清宫的传说》这些故事。聚少成多,一来二去,我也能讲一千多个民间故事了。这也不用什么特殊学,喜好这个就能记住,一听就忘不了。
《国际先驱导报》:您讲故事为什么不收点钱补贴家用呢?
谭振山:我这个人一辈子就是农民,从来也没想过靠讲故事赚钱吃饭。听故事、讲故事都是我的爱好。人要好什么,对什么有兴趣,那是两头牛也拽不回来,就像爱唱戏的人,琴弦一拉嗓子就痒痒。我在村里务农,夏天在柳树荫下,冬天在生产队场院,都是一讲就收不住口,大家都爱听。文化大革命那阵子,红卫兵造反派曾警告过我,骂我净讲“四旧”,给我吓得有一段不敢讲了。后来,县里修河堤,农民出义务工,我懂一点儿工程也被公社抽去了,在工棚休息时候大家又怂恿我讲,我也就没事时讲几段,给大家开开心。
故事打动日本教授
《国际先驱导报》:讲故事给您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谭振山:六七十年一晃过去了,我觉得讲故事挺让我开心的。1985年,国家搞民间文化“三继承”,新民市文化馆的同志,辽宁大学的老师都来帮我整理民间故事。1988年8月,还出了一本书,叫《谭振山故事选》,算是《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辽宁卷》中的沈阳市资料。书里选了我讲的长篇、中篇民间故事53篇。1992年7月,我又和民俗学家乌丙安、江帆等人应邀赴日本参加“世界民间艺术博览会”。在日本呆了10天,讲了三次故事,分别是《老龟报恩》《洞房认义女》和《三忍救妻女》。日本教授野村纯一跟我说,中国的民间故事好,宣传的是道德仁义,讲的多是真善美。野村先生还半开玩笑地说,我四五岁时就听奶奶讲故事,也算是享受到最好的幼儿教育了。
2000年6月,沈阳市委、市政府授予我“沈阳市荣誉文艺家”称号,奖励我500元钱。加上出书时给我的300元稿费,出国时县里乡里给的600元服装费,在日本时人家还给过2万日元,去年夏天新民市文化馆又捎来500元,还说我是受保护的“国宝”了,有个病呀灾呀得治一治,不能人没了。算一下,这些钱加在一起总共也有3000元了。你说,要不是我能讲这些民间故事,哪能出国、出书、受政府表奖得这些钱啊?
最担心后继无人
《国际先驱导报》:您今年已经82岁了,您的民间故事也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今后有些什么考虑?
谭振山:我最担心的还是自己的故事后继无人。现在不比我小时候那阵子,农村冬闲夏闲时大家聚在一起讲讲故事,图个乐嗬,如今又是电视,又是电影,各种娱乐形式多得让人眼花,谁非得听故事取乐呢?更重要的是,现在人讲的是经济效益,讲故事没人给钱,所以讲来讲去就自消自灭了。
我从来没收过徒弟,也没人要拜我当师傅。虽说现在我家四世同堂,五儿三女挺孝顺,孙子外孙子那一辈有13个,但只有四儿子谭文海和孙女谭丽敏还爱讲一讲故事。他们能不能传承我的民间故事,说老实话我也不知道。
好在我现在耳不聋眼不花,身体还挺硬实。1000个故事立马全讲那不可能,有些故事长年不讲也有些忘了,但还都能拣起来。既然国家要保护这些遗产,该录音该录像那就得抓紧时间了。
文章来源:新华网-国际先驱导报 2006-03-07 09:39:01
下一篇: [郎樱]“活着的荷马”居素普·玛玛依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