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户晓辉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i]2013年7月9日,作者应邀为“全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高级研修班”(太原)讲课,本文据讲稿修订而成;2013年11月8日,作者参加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创新与问题”研讨会并以本文作为发言稿。
[ii]正如周星所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用语,不同于以往国内学术界和媒体惯常使用的其他诸如传统文化、民间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等任何用来描述文化的用语。它拗口、别扭而又有新鲜感,其‘舶来’的属性和过程意味深长”(周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和中国民俗学——“公共民俗学”在中国的可能性与危险性》,载《思想战线》2012年第6期)。
[iii]此次会议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文化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处承办,于2013年6月14日至16日在成都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
[iv]黄涛:《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政府角色的定位偏误与矫正》,载《文化遗产》2013年第3期。
[v]高小康:《“红线”:非遗保护观念的确定性》,载《文化遗产》2013年第3期。
[vi]相关学术史和概念的梳理,参见高丙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整合性的学术概念的成型》,载《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收入高丙中:《日常生活的文化与政治——见证公民性的成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195页;张春丽、李星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研究述论》,载《中华文化论坛》2007年第2期;吕建昌、廖菲:《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国际认同》,载《上海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巴莫曲布嫫:《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概念到实践》,载《民族艺术》2008年第1期。
[vii]参见UNESCO非遗处印发的法文版:Testes fondamentaux de la Convention de 2003 pour la sauvegarde du 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ériel, 搀椀琀椀漀渀 2012。
[viii]参见巴莫曲布嫫:《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概念到实践》,载《民族艺术》2008年第1期,尤其是第三部分。
[ix]参见周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和中国民俗学——“公共民俗学”在中国的可能性与危险性》,载《思想战线》2012年第6期。
[x]参见Workshop on Inventorying under the 2003 Convention at the National Level (Participant), International Training Center fo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under the Auspices of UNESCO, Chengdu China 2013, p.13。
[xi]参见钱永平:《从保护世界遗产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载《文化遗产》2013年第3期。
[xii]关于UNESCO使用“safeguarding”一词以及制定《公约》的“前史”,参见王杰文编著《北欧民间文化研究(1972—2010)》,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年,第95—98页,第143—144页,第152—157页。
[xiii]参见Workshop on Inventorying under the 2003 Convention at the National Level (Participant), International Training Center fo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under the Auspices of UNESCO, Chengdu China 2013, p.59, p.121; Cécile Duvell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onvention: 10 Years of Implementation, i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angible Heritage, Vol.8, 2013, pp.8-9。
[xiv]钱永平:《从保护世界遗产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载《文化遗产》2013年第3期。
[xv]巴莫曲布嫫:《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概念到实践》,载《民族艺术》2008年第1期。
[xvi]巴莫曲布嫫:《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概念到实践》,载《民族艺术》2008年第1期。
[xvii][日]菅丰:《何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陈志勤译,载《文化遗产》2009年第2期。
[xviii]参见Workshop on Inventorying under the 2003 Convention at the National Level (Participant), International Training Center fo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under the Auspices of UNESCO, Chengdu China 2013, p.62。
(本文发表于《文化遗产》2014年第1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篇: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与资源图谱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下一篇: [高丙中]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革命的终结*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