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文化休闲网(风雅中国)!
文化教育名站
  • 中国时尚文化网
  • 中国时尚休闲网
  • 幸福教育网
  • 幸福智库
  • 家长学院
  • 关于我们
中国文化休闲网(风雅中国)

中国文化休闲网(风雅中国) 传播中华文化 用文化为休闲产业赋能

栏目导航
  • 关于我们
  • 动态
    • 旅游民俗文化动态
    • 社会热点新闻
  • 民俗
    • 中国民俗史话
    • 中华民俗礼仪
    • 中国民俗趣谈
    • 中华姓氏文化
    • 中国民俗信仰
    • 中国民俗禁忌
    • 中外婚俗文化
    • 中国民俗研究
    • 中国民俗时尚
    • 中国传统服饰
    • 中华民居
    • 中华文脉
  • 休闲
    • 中国古代休闲文化
    • 文化休闲产业研究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政策法律法规
    • 国外民俗趣谈
    • 旅游出行知识
    • 时尚休闲文化
    • 国际交流
  • 节日
    • 中国传统节日
    • 国外传统节日
  • 生肖
    • 中国生肖文化
    • 星座文化
  • 饮食
    • 中国饮食文化
    • 国外饮食文化
  • 工艺
    • 刺绣
    • 年画
    • 风筝
    • 漆器
    • 泥人
    • 绸伞
    • 灯笼
    • 草编
    • 扎染
    • 皮影
    • 木雕
    • 紫砂壶
    • 中国结
    • 提线木偶
    • 剪纸艺术
  • 故事
    • 中国民间故事
    • 外国民间故事
  • 神秘
    • 中国周易文化
    • 中国风水文化
    • 中国宗教文化
    • 苗族巫蛊文化
    • 国外神秘文化
    • 中国性文化
  • 百科
    • 现代家庭教育知识
    • 校园文化建设知识
    • 学习力教育知识
    • 教育名家
    • 艺术百科
    • 生活百科
    • 教育百科
    • 其他百科
  • 动态
    • 旅游民俗文化动态
    • 社会热点新闻
    • 返回首页
  • 民俗
    • 中国民俗史话
    • 中华民俗礼仪
    • 中国民俗趣谈
    • 中华姓氏文化
    • 中国民俗信仰
    • 中国民俗禁忌
    • 中外婚俗文化
    • 中国民俗研究
    • 中国民俗时尚
    • 中国传统服饰
    • 中华民居
    • 中华文脉
  • 休闲
    • 中国古代休闲文化
    • 文化休闲产业研究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政策法律法规
    • 国外民俗趣谈
    • 旅游出行知识
    • 时尚休闲文化
    • 国际交流
  • 节日
    • 中国传统节日
    • 国外传统节日
  • 生肖
    • 中国生肖文化
    • 星座文化
  • 饮食
    • 中国饮食文化
    • 国外饮食文化
  • 工艺
    • 刺绣
    • 年画
    • 风筝
    • 漆器
    • 泥人
    • 绸伞
    • 灯笼
    • 草编
    • 扎染
    • 皮影
    • 木雕
    • 紫砂壶
    • 中国结
    • 提线木偶
    • 剪纸艺术
  • 故事
    • 中国民间故事
    • 外国民间故事
  • 神秘
    • 中国周易文化
    • 中国风水文化
    • 中国宗教文化
    • 苗族巫蛊文化
    • 国外神秘文化
    • 中国性文化
  • 百科
    • 现代家庭教育知识
    • 校园文化建设知识
    • 学习力教育知识
    • 教育名家
    • 艺术百科
    • 生活百科
    • 教育百科
    • 其他百科
中国文化休闲网(风雅中国)
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文化 >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阮艳萍]主体间性:数字传承人与文化遗产事项


作者:阮艳萍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我们面前的文化遗产多如过江之鲫,特别是非遗的活态化特性使其存在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而能够进入高级别的名录就意味着与之相应的一系列“GDP化”后续行为,所以在进行上文所述之“划分”、“描述”、“解释”和“宣传”的过程中,保护和传承主体的“选择”、“主观”、“经验”和“目的”就成为把关的标准,而数字传承人则在此标准下力争使自己手下的数字化作品成为实现这种“选择”和“目的”的有力推手。于是,来自大众媒体的数字传承人要“好看”(这与收视率和票房密切相关),来自研究课题组的数字传承人要“完备”(这是研究的需要),而村民和学生则更多的是凭直觉(“我喜欢”与“你喜欢”本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当然,在数字化的不同阶段,比如拍摄和编辑等不同阶段,这个标准还会发生一些具体的变化。数字传承人在这个过程中,以自身的教育背景、能力特长、兴趣爱好,带着先见(或者说偏见),对遗产事项进行着选取和呈现,使用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视听语言、采用独特的叙事策略,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加入了个人对遗产事项的理解和阐释,担任了文化遗产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的把关人角色。

  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文化遗产事项亦有着自身独特的存在方式与样态,是一种主体性的存在,并不完全按照人的意志去生存和发展,是有着其自身相对独立与特殊的生态发展规律的,具有一定的主体性。而且不同的文化遗产事项有着不同的特征,特别是活动和视觉的特征。这使得文化遗产事项本身又在各类数字化设备、手段、方式,甚至数字传承人的选择上,充当了另一个主体。

  正如著名女导演彭小莲所说,“很多时候,为了准确表达影像,我会从设备开始考虑”,数字摄影、摄像、计算机图形图像、网络……各类数字设备、手段和方式在其技术、符号、市场诸方面均有自身的独特性,在各类别的文化遗产表现和再现能力上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甚至在一定要求下,在数字化已成为趋势和潮流的今天,一些非数字化的手段,如胶片摄影,还保留着自己的空间,对此,数字传承人的主体性等因素固然起到了主导作用,但文化遗产事项本身主体性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

  一定题材与特定数字传承人之间的明显联系也是文化遗产数字化过程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比如,哈尼族题材与孟家宗、比如马帮片和郝跃骏。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参与创作电视剧《哈尼姑娘》以后,孟家宗先后策划、创作了电影《婼玛的十七岁》、《花腰新娘》、《红河》和22集专题片《雕刻大山的民族》,40集电视剧《天下一碗》(合作)等一批以少数民族特别是哈尼族题材为主的作品。孟家宗生长在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初中就开始从事创作活动,对自己生长的这块土地有着深入的理解和深深的眷恋,他说,“我对民族文化非常感兴趣,每一个成功的作家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生活基地,从年轻时开始,我就把红河作为我的生活基地,向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民族,特别是哈尼族和彝族学习并进行研究。我的作品中要真实地反映民族的神,而不是形。”

  结语

  数字传承人与文化遗产事项之间,并不完全如我们最初所认为的那样是保护与被保护、传承与被传承的主客关系,在文化遗产数字化生存过程中,他们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对话又相互把关,在交流、对话与把关中践行了主体间性的内涵。

  在主体间性的语境中,遗产不是中心,数字传承人也不是中心,他们是消除了对立,处于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地位的两个互主体。这种消解了中心的双向交流与对话,使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成为可能,而要把这种双向思维落到实处,无论是遗产地民众、地方政府,还是数字传承人,都应谨记文化遗产本身的主体性。提升遗产事项和民众作为主体的话语权,是民族文化遗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在文化遗产事业中普及数字技术的意义所在。(本文为云南省哲社规划项目“传播生态学视域中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生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YB2009043)(作者为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注释:

  ①李明伟:《知媒者生存——媒介环境学纵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2页。

  ②③杨春时:《走向后实践美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260页,第262页。

  ④方李莉:《景德镇民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7页。

  ⑤祁庆富:《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承及传承人》,《西北民族研究》, 2006(3)。

  ⑥程晓筠、支菲娜:《在场者的诗意记录 追忆日本导演小川绅介》,http://ent.sina.com.cn/m/f/2008-04-03/12131973316.shtml,2010-08-14.

  ⑦苑利:《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教程》,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编,2008(1)。

  ⑧克莱德·伍兹[美]著,施惟达、胡华生译:《文化变迁》,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页。

  ⑨崔保国:《媒介是条鱼——理解媒介生态学》,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rticle.php?id=4327,2008-04-28.

  ⑩T·S·艾略特著,杨民生、陈常锦译:《基督教与文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页。

  彭小莲:《理想主义的困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29页、第157页,第189页。

  彭兆荣:《遗产:反思与阐释》,云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20页。

  盛雪梅、文剑、孟家宗:《乡情造就“红河三部曲”》,http://paper.yntv.cn/category/3100302/2009/09/14/2009-09-14_770413_3100302.shtml,2010-08-13.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2011年06月09日14:42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田青]非遗保护中的民俗文化

下一篇: [刘铁梁]内价值是民俗文化之本


  标签:

民间文献 民俗文化 民俗研究  民俗文化  民俗研究  民间文化传统  国际交流  民间故事  民间文献  中华文脉  中国  传说  故事  族群文化  族群文化传承  美国  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孩子  传承人  彝族  神话故事  漾濞  聊斋志异 


 【相关文章】

    [向云驹]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层级及其呈现

    [郭平 张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2021年度报告

    [胡玉福]非遗扶贫中受益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黄永林]关于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群体)认定制度的探索

    [毛巧晖]记录与保管: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赜

    [王琴]个性、灵感和体验:中国民族博物馆“家庭模式”的个人叙事研究

    [巴莫曲布嫫]全方位映射新时代中国文化政策转型的路线图

    [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最新内容

  • [向云驹]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非
  • [郭平 张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
  • [胡玉福]非遗扶贫中受益机制的建立
  • [黄永林]关于建立“非遗”代表性传
  • [毛巧晖]记录与保管:民间文学类非物
  • [王琴]个性、灵感和体验:中国民族博
  • [巴莫曲布嫫]全方位映射新时代中国
  • [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
  •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
  • [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
  • 推荐内容

  • 与时间赛跑 莫让“人去艺绝”
  • 古徽州制墨技艺传承人:古法制墨需要
  • 百年“纳顿”谁来传承
  • 人走艺绝 浙江非遗抢救记录进入读
  • 回归生活,才算存活——非遗传承人的
  • 温浩东:保留好彝族传统服饰的“火种
  • 记录中国非遗人的坚守与荣光——20
  • 新生代非遗传承人的“刻版”生活
  • “东郎”陈兴华:苗族史诗“亚鲁王”
  • [张兆林]聊城木版年画生产传承中的
  • 热点内容

  • [岳永逸]本真、活态与非遗的馆舍化
  • [向云驹]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非
  • [杨利慧]遗产旅游语境中的神话主义
  • [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
  • [张巧运]浴“难”重生:一个羌族村寨
  • [刘锡诚]对民间文学类非遗数字化采
  • [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认
  • [代表作]维吾尔木卡姆
  • [林继富]2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传承人
  • [刘锡诚]“非遗时代”的民间文学及
  • 猜你喜欢

  • [戚永哲]“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必要
  • 《阿诗玛》国家级传承人毕华玉毕摩
  • [曹保明]“金牌故事家”黄龟渊
  • [彭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下性:时间
  • [覃琮]地方性知识在“非遗”保护中
  • [王宪昭]有的放矢地培养非遗研究人
  • [游红霞 田兆元]谱系观念与妈祖信
  • [乌丙安]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文化
  • [胡敏中]论非物质文化
  • 22项列入“代表作名录” 3项列入“
  • 友情链接

    中华书画网  珍珠文化网  刺绣文化网  杭州休闲娱乐网  企业培训网  学习力教育中心  学习力训练中心  中小学教育网  温泉旅游度假网  千岛湖旅游风光  旅游风景名胜网  城市品牌建设网  高考作文训练  学习力教育智库  域名投资知识  意志力教育学院  健康生活网  营销策划网  世界民间故事网  小故事大全网  世界休闲文化网  童话故事网  中小学生作文网  学习力教育专家  小说大全网  休闲娱乐网  思维训练  阅读理解能力培养  家庭教育顶层设计  爱情文化网  玩中学  笑话大王  高效学习方法  科技前沿  地理知识  股票投资知识  思维谷  中华人物谱  高考季  中外历史文化网  中国茶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国际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  天赋教育观察  西湖风景文化  电子画册制作  中华武术网  教育趋势研究  科幻选刊  八卦晚报  天赋教育研究  天赋邂逅  中国酒文化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宝岛期刊  教育百科  致富经  演讲与口才训练  高考智库  现代家庭教育网  网络营销传播网  中国儿童文学网  中国文学网  成语辞典  国学文化网  中华古诗词网  中华大辞典  世界民俗文化网  健康百科  清风传播  时尚文化  学习力测评  文化艺术传播网  戏曲文化网  茶艺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知识  世界营销策划网 
    Copyright © 2022.gfhb.cn 中国文化休闲网(风雅中国) 版权所有
    中国文化休闲网(风雅中国) 传播中华文化 用文化为休闲产业赋能
    首页
    民俗
    休闲
    饮食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