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田青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 历史上,以儒家思想与汉字系统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曾是韩国的官方文化。
的确,中韩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千余年的友好交往历史,两个国家在政治制度、法律、哲学、宗教、教育、文学、语言、艺术、科学技术、礼仪风俗等各方面的交流和融合都非常广泛和深刻,以致在某些方面已密不可分。应该指出,文化的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韩愈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历史上,以儒家思想与汉字系统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曾是韩国的官方文化,许多韩国的大学者都精通汉文化,曾经用汉字精确表达他们卓越的思想和伟大创造。以崔致远(公元857~?)为代表的新罗诗人曾与唐代的伟大诗人一起创造了唐诗的辉煌,他12岁入唐,18岁中进士,其诗作被收入《全唐诗》,其《讨黄檄文》被传诵一时,传记被列入《新唐书·艺文志》。韩国高丽朝著名的大诗人李奎报(公元1168-1241),著有《东国李相国集》53卷,其中收录2000多首汉诗,曾经被时人尊为“高丽李太白”,但他却把李杜视为“日月”,在他的许多诗作中表达了他对李白由衷的崇敬①。他在其《问造物》、《理屋说》等文中表达的哲学思想,深受中国儒道思想的影响。
■ 在中国佛教徒的心目中,四大菩萨之一的地藏王菩萨,就是新罗国太子金乔觉。
在中国佛教徒的心目中,四大菩萨之一的地藏王菩萨,就是新罗国太子金乔觉(公元696—794)。唐开元七年(719),金乔觉来到中国留学并接触佛教,后在安徽九华山上苦修了75年,终成正果,于唐贞元十年(794)农历闰七月三十日夜跏趺圆寂,三年后开函时,“颜色如生,兜罗手软,骨节有声如撼金锁”。佛教徒根据《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等相关记载认定他即地藏菩萨示现,尊其为“金地藏”,被视为地藏菩萨应世化身,在中国佛教徒心中有无限崇高的地位。因为金乔觉,九华山遂成为地藏菩萨的道场,与峨嵋山、五台山、普陀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圣地”、“四大名山”。更为重要的是,地藏菩萨“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伟大思想已超越了民族、国家、宗教,成为人类思想的至高境界。一个出身韩国王族的僧人在中国成佛的宗教记载与逾千年的人类口头史,足以印证中韩两国文化水乳交融的特殊关系。
还以佛教文化为例,于日本承和五年(公元838)入唐,承和十四年(公元847)回国的日本天台宗三祖圆仁在其《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曾记载他在中国山东所见“赤山院讲经仪式”中的新罗僧人既有“音曲一依新罗,不似唐音”的“韩风”唱颂,也有“一据唐风”所唱的中国梵呗“云何于此经”②,说明当时在中国的新罗僧人们,不但掌握和使用已经华化的中国梵呗,也同时使用着韩国风格的梵呗。
■ 明清之际,韩国文化人将延续“汉家衣冠”、保存汉文化视为己任,成为汉文化在东亚的优秀继承者。
在儒家文化的漫长发展过程中,更存在着“文化圈”或“文化涟漪”的文化辐射现象。对儒家文化的尊崇是韩国长期存在的历史文化现象。不但首尔在历史上曾长期被称为“汉城”,而且古汉城的四门即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为名,东为兴仁门,西为敦义门,南为崇礼门,北为弘智,中有普信阁,充分体现了正统的儒家思想,整个城廓亦呈现出完整的八卦形。而在唐代的长安和一些沿海城市曾普遍设立的“新罗坊”、“新罗馆”,也成为展示和弘扬朝鲜半岛文化与习俗的窗口。孔子所谓“礼失而求诸野”的情况也曾时有发生。明清之际,在中国发生民族文化大动荡、大交流的时刻,韩国文化人认为“华夏文物,荡然扫地”,慨然以“小中华”自居,将延续“汉家衣冠”、保存汉文化视为己任,在被迫“剪发蓄辫”的中原大地东面,朝鲜半岛坚守着儒家礼仪和有明一代的文化,成为汉文化在东亚的优秀继承者。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文化传播网 2009-05-08 09:0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篇: [乌丙安]21世纪的民俗学开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缘
下一篇: [周菁葆]当代维吾尔木卡姆研究的理论思考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