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文化休闲网
通过国内外学者有关体闲产业研究的梳理,发现如下特点:
第一,国外学者的研究与体闲产业发展实践特征比较吻合。当社会生产力水平提升,居民体闲时间延长的条件下,国外学者主要关注产业发展过程中居民的体闲行为,而这一行为又会引起城市规划者思考如何改善城市的环境和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以便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的体闲需求,这一背景引发了学者开始关注体闲产业设施和环境问题。当居民开展体闲活动的内外部条件都有一定的支撑后,体闲产业的经济价值就会凸显出来。于是,有关体闲产业消费、体闲产业规模和效益的研究自然就成为国外学者关注的内容。
可见,国外体闲产业研究脉络与其发展实践大致吻合,这一研究体系为本文开展体闲产业研究提供了经验借鉴。但也应看到,虽然国外学者量化分析了体闲产业的影响力,但有关体闲产业水平、结构、效率等方面的实证研究还比较薄弱,这可能与学科属性有关。国外学者对体闲议题方面的研究多从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角度展开,经济学学科背景下的体闲产业研究还有待加强。
第二,国内学者的研究滞后于现实发展状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闲产业在国内的地位和影响力日渐提升,但相关研究仍停留于概念、现状、功能、发展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未能从产业属性角度比较深入、系统性地剖析这一产业发展状况和规律性特征。同时,尽管一些学者开展了体闲产业评价方面的实证研究,但评价指标的科学性、评价结果的深度性等都还有待提升,当然,这可能与学者对体闲产业的概念、类型等基本问题尚未阐释清晰有关。
要系统开展体闲产业的研究,首要的前提是厘清基本概念问题,为体闲产业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因此,为了能够比较完整、系统地呈现我国体闲产业发展的基本面貌与特征规律,本文尝试从产业经济学学科视角,阐释体闲产业的概念、类型等基本问题,进而全面解析体闲产业的发展水平、内部的结构与效率特征,从而完善我国体闲产业理论研究体系,提升体闲产业研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经济发展阶段论
林毅夫在其“新结构经济学”中提出:经济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是一个自低收入传统农业开始、历经各种中等收入的工业化过程、最终达到高收入的后工业化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并进一步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个阶段。
前工业社会的主要发展思路是依靠大自然的资源,它的主要工业是采掘业,但受到报酬递减规律制约,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工业社会是以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为中心,利用能源来把自然环境改变成技术环境;后工业社会是以信息为基础的智能技术。不同阶段的发展思路导致了经济部门的特点和职业取向巨大差异。在后工业社会,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对服务行业的需求会增大,如贸易、金融、运输、保健、娱乐、研究、教育和管理等部门的出现与发展。在这里,贝尔强调了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不同的消费构成和生活方式,即工业社会是由标志着生活水平的商品数量来界定,而后工业社会就是由服务和舒适所计量的生活质量来界定的,比如健康、教育、娱乐和艺术。
后工业社会是建立在知识、信息技术等要素基础上,这一阶段整个社会发展目的在于进行社会的革新。在知识经济背景下,智能技术将会大规模代替人类劳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然带来体闲时间的增加,从而加快体闲经济时代的到来。这一趋势将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工作的含义,后工业社会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机会,即摆脱机械式的生活,享受自由带来的体闲和游乐。
目前,美国的体闲娱乐业已成为经济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早在1993年美国人在这方面的支出是总消费增长率的两倍,娱乐支出的明细账户中,有580多亿美元花在录像机、录像带、移动电话和其他高技术通讯装备上,80亿美元花在家庭个人电脑上,140亿美元花在娱乐公园和其他商业参与的娱乐上,650亿美元花在玩具、运动器材上等等。可以看出,在后工业社会,体闲娱乐业将会在国民经济增长份额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与后工业社会理论相似的是发展经济学先驱之一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所提出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他从生产技术水平、主导产业、消费模式、经济发展战略等各个方面,对经济成长阶段进行了划分,提出了六阶段理论。罗斯托认为,“起飞”和“追求生活质量”是两个关键性阶段,他关于“追求生活质量”的表述,与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有很多相似和相互补充之处。这不仅为体闲产业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了理论基础,同时为深入研究体闲产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即包括生产方面的利益(即生产规模经济),也包括消费方面的利益(即消费规模经济)。前者表现为,当生产的平均成本下降而产出上升时,规模经济便产生。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当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斜率为负时,生产才达到规模经济;后者则表现为单位消费品或消耗品的平均支出随着规模的扩大而下降。
规模经济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投入要素的不可分割性和专业化因素,对第一种因素而言,由于较小的生产规模需要投入与较大生产规模同样多的生产要素,因而生产要素的成本平均分摊在增加的产出时,平均生产成本会随着产出的提高而降低。专业化因素指的是,工人的工作具有连续性和熟练性,因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规模经济效应产生。对体闲产业来说,发挥规模经济效应,有利于促进体闲产业的发展。一般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或地区,其服务业比重也越高。
一个国家或地区规模大,依托本地体闲相关产业就能够获取足够多的消费群体。有大规模的需求为支撑,相关产业就有可能获取足够的收入来吸引优秀的人才,从而提升产业竞争力。以电影产业为例,电影的制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但如果有庞大的国内观影市场,那么实现电影的规模经济就有了可能性。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美国电影高投入、高回收的特征。
美国电影在国内市场回收成本后,制片商可以以较低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出售电影版权,从而以价格优势和高质量的制作水准占据国际市场。在我国,电影市场拥有良好的观影基础,1992-2016年,我国观影人次从105亿人次增加到13.72亿人次,票房收入从8.1亿元上升到457.12亿元,电影市场保持平均35%的增长率。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我国电影市场发展空间广阔,规模经济效应显著。
市场规模推动了众多企业的出现,这直接促进了城市的发展。Lucas 认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在城市经济中的比重是逐步提高的。相应地,城市的人力外部性会增强,因为服务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需要人与人面对面交流产生人力资本外部性。服务业的外部性会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增强,这显然解释了年轻人为什么要选择北京、上海、广州等我国一线大城市定居、工作、生活、娱乐。个人选址反映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口会向更高收入、更好就业和更优生活质量的地方迁移,这是城市规模经济效应的体现。
规模经济的实现需要相应地市场需求,因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为企业合理规模的实现提供了充分的社会经济技术和市场条件。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为企业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可能,同时劳动力的集聚化,又为企业的规模生产提供了劳动力市场,即带来了各种偏好的消费者。可以说,正是大量的企业和消费者的集聚,带来了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与需求。消费需求与产品供给的多样性为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这是规模经济的外部经济效果体现。
上一篇: 《中国休闲发展报告(2023-2024)》:增长的休闲时间、扩大的休闲空间与变化的休闲需求
下一篇: 2021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