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新报对话
如果无人传承 毕摩调将只剩文字
新报:要做一名毕摩,应具备哪些最基本的条件?
毕华玉:必须精通彝文,熟悉彝文经典,并得到群众的公认。我觉得,不管毕摩等级如何,他首先都要有良好的品德和口碑,然后就是胆量大、口才好,后两者并不是非常重要,但前者必不可少。
新报:有些人说,巫术是不科学的,你怎样看?
毕华玉:我相信万物是有灵的,就像我们治病,把人的精神带回来了,心理获得了疏通,身体的疾病就解脱了。另外,原始民族应付自然的能力有限,使用巫术是迫不得已的,他们多数时候要与自然和睦相处,以便为生命寻找到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在那个荒原,他们的内心也极容易孤独,巫师念念有词地让自然帮助人类,是想借人适应自然的行为使自然与人友好地相互适应。但是,没被科学所论证的东西,我们就不能说它是骗人的。
新报:毕摩的民族文化传承有难度吗?
毕华玉:有难度,但如果没有人来传承下去的话,所有民族文化都会渐渐消失,失去这个民族的根源。比如毕摩调的《阿诗玛》尽管有文字记载,但曲调还是凭记忆的。如果没有人来学习,毕摩调的《阿诗玛》也将像宋词一样,只剩下歌词,却没有人能唱出来了。
毕摩
彝语音译,“毕”,意为“念经”,“摩”是“有知识的长者”,合起来指专门替人礼赞、祈祷、祭祀的祭师。毕摩的社会职能主要是司祭、占卜等,文化职能则更多,整理、规范、传授彝族文字,撰写和传抄含宗教、哲学、伦理、历史、天文等民族和民俗典籍。在彝族人心目中,毕摩是整个彝族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是彝族文化的维护者和传播者。
毕华玉
彝族撒尼人,1953年出生于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著名的毕摩世家,系第五代毕摩传人。2008年,他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作传承人,34岁时,正式开始其毕摩生涯。他热爱民族民间文化,对彝族撒尼的民俗传统内涵研究透彻,能主持《尼姆》、《占卜》、《祭祀》、《叫魂》等60多种民俗礼仪,深受当地民众赞誉。他收藏了《尼姆》、《占卜书》、《指路经》、《阿诗玛的传说》等5套彝文古籍,内容涉及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
生活新报 记者 邓建华/文 本报记者 刘凯达/图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生活新报 2010-11-16 10:14:4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篇: 谭振山:我希望出本故事全集
下一篇: 王启敏:黎族骨簪最后的制作者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